中国网北京3月7日讯(记者胡俊)“建议将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纳入国家发改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依托宣传文化系统海量的资源和内容,助力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纳入国家新基建的提案》。
万捷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内外诸多重要场合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2019年6月,国务院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时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分类采集梳理文化遗产数据,标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建设文化大数据服务体系,将中华文化元素和标识融入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以及城乡规划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
2019年8月,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广播电视总局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快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任务要求。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印发了《关于做好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对做好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作作出了部署。
“各省也在文化大数据建设方面积极响应,但目前在基础设施上还存在较大不足,还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万捷认为,文化产业行业分割格局依旧,公共资源开放不充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不同步是当前文化大数据建设方面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万捷认为,在行政管理上文化被划分为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三个部分,文化资源共享存在行政壁垒,导致生产机构和用户始终不能在一个平台上检索和获取所有的国家文化资源。各公共文化机构、科研机构的馆藏文物、收藏资源、保管成果都是国家公共资源,公共资源开放不充分。
“我国文化资源大多数集中在公共文化机构,属于文化事业。但是,文物数字化或馆藏资源的数字化是一个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生产过程”万捷表示,同时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工作过程,事业经费难以为继,必须走产业化道路才能可持续推进。
为此,万捷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推动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纳入国家发改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依托宣传文化系统海量的资源和内容,助力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文化遗产收藏于各类文化机构或由文化机构管理。如果在文化生产部门部署建设国家文化专网,联通文化机构的数据和产品,打造文化物联网,不但直接推动文化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让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实现展陈现代化,而且还把分散的藏品数据通过文化专网链接起来,面向社会开放,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二是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文化消费新场景。文化重在体验,文化体验是文化消费的新模式。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化消费呈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趋势。新的技术条件下,文化体验方式丰富多彩。比如,可以以旅游景区、游乐园、城市广场等为目标,建设空间在4000平米左右的文化体验园(馆),对接文化物联网,将地域文化、红色文化从博物馆和纪念馆“活化”到文化体验园(馆),搭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桥梁。
三是加快文化重点行业技术改造。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2019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9868亿元,占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总额的22.9%。传统文化行业和文化企业要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发展,必须抢抓机遇,抓紧实施一批行业带动性强的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数字化文化生产线。比如,图书、期刊等出版单位应积极对接文化物联网,打造以编辑为中心、以移动终端用户为目标对象的出版业数字化生产线。
Copyright Reserved © 2019 深圳市雅昌艺术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56390号-11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