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分享到

深圳特区报专题报道雅昌| 深圳征集“疫”线摄影作品见证历史 4万多张影像记录坚守与希望

深圳特区报 焦子宇 2020-05-14

题记:

新冠肺炎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深圳各行业也在通过自身渠道积极投入到抗击疫情当中。“传给雅昌”快速反应,承诺免费赞助一线抗疫纪实画册,得到了广大防疫一线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将4万多张珍贵影像作品印刷成册,记录下疫情期间身边的坚守与希望。“传给雅昌”的暖心举动,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深圳特区报专访了“传给雅昌”该项目负责人赵东明,并给予专题报道。

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记录,是影像的使命。每一次历史节点,它都不曾缺席,以真实的力量,承接并解构涌现在时代中的力量。

雅昌(深圳)艺术中心4楼,6位编辑在为不同摄影作品设计排版。《空城·不空》《疫线·生机》《咔嚓声里的家国情怀》……自2月11日发出“全民战疫,为爱助力”倡议,网络征集“疫”线摄影作品至今,雅昌文化集团旗下传给雅昌已收到4万多张珍贵影像作品。从100位亲历者角度出发,传给雅昌用100本摄影画册,记录疫情期间身边的坚守与希望。

“致敬坚守的你”

在全民战疫里,有严峻的现实,也有感动的温暖。交织在镜头里的面孔与背影,浓缩了14亿人的悲欢离合和冷暖人情。

“作为文化企业,我们想为社会做点不一样的贡献。”画册制作负责人、雅昌文化集团影像业务单元副总经理赵东明对记者说。从为一线抗疫记者免费出展册,到取消职业限制,这些展册的作者有义无反顾的医护人员,有硬核宣传的网格员,也有默默奉献的志愿者……随着作品数量的增加,角度多元、地域无限,抗疫的真实也不断还原。“我们将免费制作100本抗疫展册,根据投稿人的内容分为疫情初期、回归理性、坚定守望和‘重启’生活4个主题,每本88页。”赵东明说。

从“暂停”到“重启”、从“至暗”到“曙光”、从“冰冻”到“复苏”,这些展册还原了疫情暴发到全国万众一心防控疫情的过程:物资紧张、各地封城,无助、恐惧的情绪让人绝望;白衣执甲驰援武汉,党员干部职工下沉一线,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里的“中国速度”。“身处疫区的人们,经历了生离死别,承受着失去至爱,有过恐惧、绝望,但也有着‘不服气’的坚韧和‘不信邪’的劲头。”赵东明说。如今,热热闹闹的店铺,热气腾腾的市井生活,复工复产让城市有了温度。“这些照片,是城市‘重启’的见证,更是时代最鲜活的记录。”

“不猎奇、不炫技”

文艺作品,专业元素不可或缺,对这100本展册来说,摄影水平却不是考量的重要标准。“不猎奇、不炫技,我们选择的所有作品不是看拍摄的技术有多好,而是注重作者情感的真实性。”赵东明说。

“收到照片,我们会先整体浏览一遍,分析作品的拍摄角度,确定设计方向,再根据作者文字介绍确定主题、类型和排版重点。”设计师张班臣边在屏幕上对比照片边对记者说。

为保证展出效果,传给雅昌不仅采用先进的印刷技术,100年不褪色、防水的印刷材料,一本起印的方式,还从设计、编辑、调色、排版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

“干了件了不起的事”

“作为普通人,我们有幸看到这些勇气与坚毅能被完整地呈现出来。感谢记录者,让大家更近距离地感受到了抗疫一线的炽热。”一位网友在传给雅昌公众号的留言板上写道。

“方舱的10天注定是我人生中最特殊的人生体验。作为亲历者,以这样的方式记录下来,意义非凡。”定居武汉15年的四川人王彬,在《我在方舱医院的日子》的序言里说。

“无论是策划者还是设计师,都是自发从事这项工作的。有机会参与设计排版这些鲜活的资料,我觉得自己干了件特了不起的事。”张班臣笑着说。

虽然不少作品并未被选用,但大家被雅昌的举动感染。“很多摄影人表示,只要能对记录历史有帮助,版权送给我们了。”赵东明激动地说,“我们以为城市被按下了暂停键,其实不是,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延续着从未缺席的温暖。”

截至目前,该策划已有66本摄影展册制作完成,18本正在设计编版中。传给雅昌对于2020年春天的记录还在继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