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万捷,几乎不大可能再找出一个人,能够如此贴切地代表雅昌毕昇奖获得者何曼玲:让雅昌感动
2009-12-25
“小时候,妈妈就说我像个男孩子,大冬天的还把泳衣从家里偷出来,和同学一起在很冷的湖水中游泳。游完泳就爬到树上,借着那么一点点阳光把泳衣稍微晒干一点,然后裹到书包里回家。”从记忆的画面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带着点“武”劲儿的何曼玲,如此种种,让她温婉的名字中添了些英气,卓尔不群。
何曼玲这个名字,16年前便与雅昌二字紧紧相连,一如杨绵绵之于张瑞敏(海尔),孙亚芳之于任正非(华为),刘伟之于史玉柱(巨人)软件,低调行事的何曼玲在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捷眼中,早已成为不可或缺。除了万捷,也几乎不大可能再找出一个人,能够如此贴切地代表雅昌。
工作中的何曼玲
情捧着一颗心来
1970年,18岁的何曼玲在安徽省外贸印刷厂开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1990年转战深圳新海彩印公司。20多年的传统印刷行业从业经历,是沉甸甸的经验的积淀,在旁人看来已足够覆盖人生一半的职业道路,可对于何曼玲而言,真正的事业才刚刚起步,一切都要清零,重新开始。
让客户感动
1993年,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深圳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作为创办人之一的何曼玲主管市场营销工作。那时,市场经济的脉搏刚刚跳动起来,人们对于“服务”二字还没有深刻的体验,计划味十足的印刷企业更是如此,而雅昌甫一出世便提出了“印刷业是服务业”的理念,着实让这个习惯了以加工工业自称的行业迷惑不解。
据何曼玲回忆,雅昌当时还只是一家小小的制版公司,某国营印刷企业由于无法提供印前制版,便介绍一些客户给雅昌,一位崔姓客户在享受过雅昌的“服务”后,毅然决定与雅昌长期合作,此后这样的现象越来越频繁。“虽然我们当时只有三十几个人,但在生产、营业、行政等方方面面都严格执行服务理念,后来客户只要进入雅昌,就再不会离开了。”
服务,服务,说起来轻松,做起来不易。服务不是端茶倒水,不是点头哈腰,不是惟命是从,它需要公司各个部门全面系统的配合,需要每一位员工用心面对客户,让客户有“五星级酒店”的享受,“把客户养懒”就是雅昌服务的初衷。
何曼玲情缘雅昌
“雅昌人不向客户说不”;“客户想到的我们要做到,客户想不到的我们也要想到做到”;“不是让客户满意,而是让客户感动”……不断“升级”的理念是雅昌成长的重要标记,1993年扎根深圳、1999年北上北京、2006年挥师上海,从艺术品印刷、艺术网到艺术家个人数字资产管理,雅昌崇尚理念,践行理念,这些服务理念在雅昌前进的每一步中如影随形。
如果客户感动了,不可能不跟你合作,让客户感动是很难的事情,因为这种感受来自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品味上,它不是好与坏的问题,而是你能不能达到最高的品味。万总要求我们在做艺术家画册的时候要像艺术家一样再一次创作,在做摄影画册的时候要做摄影家的第二个暗房,在做每一本书的时候都要像艺术家做每一件作品一样去创作。感动不能靠一句口号就能实现,整个系统,大团队小团队相互配合,这个确实是不简单,但大家都是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不断改进、完善。”
从最初“要求员工这么做”到“员工自己要这么做”,从宣传引导到自觉内化,这些理念不仅写在大家的门禁卡、考勤卡、饭卡上,更刻在每个雅昌人的心中。
更多的时候,这些胜人一筹的理念往往是从那位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董事长万捷脑袋里“蹦出来的”,如何落地,就交给雅昌这位第一执行人何曼玲了。无论是初创深圳雅昌的时候,还是担任北京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又或者是目前身为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长,永远超越客户期望、让客户感动等理念都在何曼玲身上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她的思想和处事风格深深地影响着雅昌的文化。
在我心目中,何总是中国最优秀的业务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有的人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而她从不会去忽悠人家,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能够把大家都协调好,让大家都满意。这么多年来,她对客户的一点点小事都会照顾到,比如哪个客户稍微有一点不舒服,何总马上就会安排买药送药,她几乎了解每个客户的习性。她在客户心中什么位置,有一个简单的例子,著名的艺术家徐邦达徐老,快100岁了,认不了几个人,但就是认识何曼玲。
—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捷
对客户好并不只是态度好、迎来送往之类的,这些都是浅层次的。真正对客户好是了解客户的需求,克服所有的困难去满足以及超越客户的要求,这个过程是非常难的。有的客户提出来的要求在一般企业管理者看来可能都会觉得不合理、不正常,属于额外要求,但是在何总这里从来没有跟客户说过不行,总是尽最大的努力来实现客户的愿望,她知道客户提出的要求肯定有他的道理。
—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裁潘剑平
当初在深圳雅昌的时候不像现在资源这么多,营销团队要花很多精力帮助客户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我们的领路人,何总总能帮每一位客户想到非常细节的问题。那时大部分客户都是远道而来的,他们在深圳不仅要面对印刷业务方面的问题,还会遇到交通、住宿等生活方面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想像不到客户有那么多的需求。我们曾经有个客户患有一种皮肤病,可能跟患有这种病的人接触很多人心里会觉得不自在,何总却邀请这位客户中午在她的办公室里与她面对面地吃午餐,还帮客户夹菜,这是发自内心的。有时候工作压力大,何总也有精神不是特别高昂的时候,但只要客户一进办公室,她马上就容光焕发,我们耳濡目染,非常感动。
—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彭干
让万捷感动
一个成功的男性企业家背后,往往有一个很好的女性事业伙伴,这在海尔、华为、格力、巨人、SOHO中国等国内知名企业当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之于雅昌,它同样成立。
“我有点像艺术家,性情中人,我有很多创意,喜欢的东西我就要去做,但再好的想法也要有好的团队,有各种领袖来实现,水泊梁山还一百单八将呢,何总实际上就是一位精神领袖。回忆我们一起共事的十多年,我就用‘感动’两个字来形容。”
—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捷
万捷小何曼玲十岁,他说自己很庆幸遇到这样一位大姐,这是可遇不可求的缘分,他的每一个想法、每一个创意都能够通过她的理解、她的执行、她的协调得以实现,遭遇困难、挫折的时候,何曼玲又能以她坚强的个性感染自己和周围的人。万捷脾气耿直,情急之下也曾在争论中把何曼玲气得够呛,但她的宽容、耐心、善解人意使得这些小事从来没有影响她对万捷事业的诚心辅佐与两人之间的默契。
何曼玲与万捷的合作长达17年,她对万捷的钦佩常常溢于言表,她习惯性地在每句话前加上“万总说”。忠诚与信任,是这个组合无坚不摧的首要前提。
位于北京顺义天竺空港工业区的雅昌公司大楼设计别具匠心,雅昌的特色LOGO、别致的中国印、浓郁的艺术氛围让人流连忘返。据万捷透露,当初建设这栋楼的时候,资金压力不小,企业资金链一旦断裂,后果将不堪设想,当时只有何曼玲支持他。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这栋楼可以说是雅昌成长过程中从平凡走向卓越的拐点,没有它,会有今天的雅昌吗?如今,万捷正热火朝天地筹划雅昌在深圳的另一栋艺术馆似的大楼,到时印刷机都将变成艺术品,生产车间等于奢侈品车间,对万捷此类奇思妙想,何曼玲都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
从一家普通的印刷公司到艺术印刷公司再到如今的艺术服务公司,十六年中雅昌的每一次转型首先从万捷的思想升级起步,何曼玲说,“万总总是有很多新的点子,他所打造的这种‘传统印刷+现代IT技术+文化艺术’的商业模式神奇地‘变废为宝’,这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创造。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从传统印刷走过来的,有什么做什么,当初他提出要做‘专项印刷’的时候我们还觉得不理解,现在我们做美术、文博、摄影专项、拍卖专项,然后是与汽车商、现在还与国际知名的奢侈品品牌合作,才发现这条路越走越宽”。
面对雅昌转型升级中的压力,面对一项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何曼玲的第一反应总是“想办法”。她认为万捷的理念、创意、想法对雅昌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可以信赖的,自己要做的就是配合他去实现,如果想不到做不到,那就是策划没做好、工作不到位,就是个人能力的问题了,一句话,排除万难一定要达到目标,这是必须的。“万总的思想不断地在升级,在公司里总是他在前面跑,大家在后面追,我也常跟下面的人说,万总骂你们的时候一定是他着急,所以大家都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去匹配,否则就赶不上了。其实很简单,就是执行每一个想法,并且努力执行得好。”
何曼玲对自己的角色定位非常清晰,极强的执行能力和上情下达、协调各方的本领充分展示了她的铁腕与柔情。万捷想到的,何曼玲都能做到、做得好,万捷感慨,“没有何曼玲,就没有雅昌的今天”。
印刷行业里的事情,雅昌也从没说过一个不字,而且往往是无偿提供服务和支持,每当这个时候,何曼玲总是亲自跟进、一丝不苟,她说,“这是跟万总学的”。当何曼玲获得第十届毕印刷杰出成就奖的时候,万捷比自己得奖还激动,何曼玲会心一笑,“万总觉得这是行业送给我的一个礼物”。
让团队感动
一袭黑色的职业套装,精干的外表,优雅得体的举止,何曼玲的出场让人眼前一亮,难怪雅昌公司有很多年轻女孩以学做“小何总”为目标。
何曼玲是个完美主义者,对自己、对别人的要求都比较高,对年轻员工的培养训练也是不遗余力,特别是对营销团队,何曼玲要求他们在每次出席与客户的谈判之前必须以模拟实战的方式进行预演,给客户提供的方案永远不能只有一种。因为在客户那里有很多不可控因素,一旦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会挫伤客户的信心和期望,所以她要求年轻人在接触客户之前要做足功课。如果是她亲自出马,那功课做得就更细了。
“十个手指弹钢琴”也是何曼玲教育年轻人的名言,她要求年轻员工做事情要考虑周全,注重客户感受,平衡各种因素,即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需要同时处理很多相互关联的问题,这样才能把乐曲弹得和谐悦耳。
何曼玲还经常鼓励年轻人大胆尝试,冲破固有思维局限,不为条条框框所累。除此之外,何曼玲对所有雅昌员工的关怀与爱护恰似细水长流,虽然每日工作繁忙,但员工的大事小情她都挂在心上,谁的父母来探望啦,出差带些礼物啦,谁身体不太舒服啦,住宿伙食怎么样啦……点点滴滴都默默地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
团队里,年轻人喜欢亲切地、偷偷地唤她为何妈妈,这个,连何曼玲自己都不知道。
何总尽心培养年轻人,从不有所保留。比如我们有一个艺术品授权工作,这项工作是非常难的,这个领域大家都很陌生,但何总一带,负责这项工作的两个年轻人突飞猛进,每天都有成果,只要她做,我就放心了……去法兰克福的飞机上设计,何总完全可以坐头等舱的,但为了照顾其他两个同去的同事,她坚持买了经济舱的机票。
—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捷
何总是很有魄力的人,这种魄力既包含了女性的魅力,也包含了领导力。何总是个很优雅的女性,在生活中,她像姐姐一样关心我们。早年创业时,大家都是离开了家人,只身到深圳、到北京打拼,何总就经常组织我们这些“单身”开展活动,当时雅昌也不大,感觉挺像个大家庭,万总、何总就像两个家长,现在回忆起来,还是觉得温馨。何总的领导力就更不用说了,她是主管营销系统的,她组织营销人员开展市场攻关时,那架势就和打仗的司令员差不多,什么战略部署、战术设计她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带兵冲锋时她也是走在前面,公司的营销团队早年就是她这么手把手带起来的。
—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葛侬
早年在深圳的时候,每天八点半有早会,早会有两项内容,一个是学英语,一个是学广东话,何总不管当天有什么事情,一定每天准时来参加会议,她在深圳的四五年时间里一直没有间断过,这对我们业务人员的基本能力的培养都是很关键的。
—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彭干
在奥运项目到了中期时,我的工作状态有些松懈,何总细微体察到小小变化后,有一天送给我一个韩美林大师做的水杯,更令人感动的是,在装水杯的盒子上有一个小纸条,何总亲手写上“感谢你对奥运项目安保工作所做的贡献”。当时拿到这个水杯时,非常感动,一阵暖流涌上心头。奥运结束一年了,我一直珍藏着那个水杯,尤其是那张给我很大力量的小纸条。
—北京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奥运中负责安保工作的金婕珊
缘完美的战役
2000年12月17日,一个来自奥申委总部的电话打到万捷办公室,当天,何曼玲从深圳动身飞往北京。当时在奥申委总部,将申办报告交由哪里印制仍然是个悬而未决的事情,专家经过对几百家印刷企业的论证、筛选,最后要在四家企业中选定一家,雅昌也在其中。
“说实话,开始真没看好雅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原北京2008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副秘书长孙大光在一篇文章中回忆道,“论实力、知名度、企业规模等,雅昌似乎都不占先”。
缘至奥运
何曼玲的北京之行身肩重任,她特意带去了雅昌制作的很多作品,甚至连几天前雅昌在香港获得的印制大奖的证书和奖杯也带去了,“我必须在那里充分展示雅昌的热情与雅昌的印制与装帧水平”。
在北京,何曼玲向奥申委官员阐述了现代印刷管理理念和雅昌公司的制版印刷水准,使得奥申委总部对雅昌的印制水平有了更清楚的认知。18日清晨,雅昌公司将精心编制的《印制工艺规范书》和《岗位责任表》传真至奥申委总部,又为自己增添了一枚制胜的砝码。北京市市长刘淇在听取了何曼玲的汇报并详细阅读了《印制工艺规范书》之后,立即拍板:《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的印制工作由雅昌公司承担。
雅昌、雅昌人、雅昌精神从此结缘奥运。
何曼玲到北京与我们的第一次接触,就给我们留下了较好的印象。不像有些人总是爱炫耀自己实力如何如何,似乎只要有钱一切事情都能办成。她是那种既有睿智的思维,办事利索,又让人感到诚实、有人情味的企业家,她的这种精神感动了我们。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原北京2008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副秘书长孙大光
自从盐湖城冬奥会申办丑闻曝光之后,国际奥委会改变了以往对申办城市的考察方式,所有国际奥委会委员只能通过申办城市递交的申办报告来决定取舍。于是,有人将这套596页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誉为打开奥运大门的“金钥匙”。
“做报告书的时候万总就说过,如果出问题的话,雅昌将在这个地球上消失,我也认为是这样的。”对于雅昌而言,这早已不是一项业务,而是一项神圣的使命。2001年1月9~13日,不眠不休的四天四夜,万捷、何曼玲与所有人一起熬夜、加班,认真检查每一个细节。
596页的报告书及封套、169页的保证书及封套,从印前校对打样、印刷到印后装订,从材料选择到装帧设计,雅昌把北京奥申委想到的做到了,把他们没有想到的也想到了、做到了。因为报告书较厚,当报告书放进包装盒中时,只能将书倒出来,为此,设计人员精心设计了写有“PULL”的盒页——只需将它一拉,厚厚的报告书便可以轻松翻阅了;为了让保证书美观、新颖且使用方便,设计人员决定使用合页式的文件夹,为了找到合适的夹子,项目负责人带着一组人在珠三角地区四处寻找,费尽周折;为了增强保证书的耐磨性,雅昌采用了一种特制的合成纸,但印出来以后发现这种合成纸油墨不易干燥油墨,为了抢时间,工作人员买来10台电风扇将所有合成纸摊在车间里吹干……
任务完成后,喜悦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大家都松了口气,何曼玲的脸上也绽放出了掩饰不住的欣慰,“万总跟我说,他四天四夜手心里一直是汗,我一摸,还真是”。诚然,包括何曼玲在内的所有人虽然坚信雅昌团队能够出色地完成使命,但毕竟责任太重大了。
“这已不仅是几本印刷品,而是真正的艺术品。”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申委的高度评价为雅昌的这一战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镜头转向7年后的北京。
2008年7月12日,何曼玲与公司其他两位同事一道参加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节目单印制的竞标,为雅昌再次贡献奥运争取宝贵的机会。经过研究,雅昌提交了三个方案认证,而且并没有使用奥组委要求的刚古超感滑面纸,而是选用了同属环保系列、颜色相近,但质地柔韧、更适合节目单奏折装订方式的欧维斯纸张,预计纸张成本将会降低40%~50%,在工艺方面也进行了较大的改进……雅昌再一次超越了奥组委的期望。
7月13日标准及认证,北京奥组委正式通知,雅昌公司具备了服务奥运开闭幕式资格,以99.99的绝对高分拿下了奥运会开闭幕式节目单及媒体指南的印制任务。
十万册,不到半个月时间,精装、纯手工作业化妆品包装,工作量相当大—没有人比雅昌更清楚奥运项目的时间有多紧、任务有多重。不仅如此,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安全!”这也是作为总策划的何曼玲最为担心的,“我相信雅昌这个团队在时间上是完全能够达到的。为什么?我们有三地公司的资源,有雅昌这样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团队。我很担心的一点,就是保密安全性问题,因为奥运开闭幕式节目单,尤其是开幕式节目单内容如果外泄,后果将非常严重”。
据雅昌奥运项目安保工作负责人介绍印刷设备,在进驻工作室的第一天,何曼玲为了测试工作人员的警惕性,有意带着电话走到门口,很紧急似地带着其他管理人员风风火火进去了,然后又出来了,她告诉负责安保的工作人员,这是一次“安保事故”。何曼玲“以身试法”,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告诉大家,安保工作中的要求对于管理者和员工都是一样的。
“8月5日,星期二压,晴……当柳署长来到四楼装订车间,万总希望拿一本奥运节目单给柳署长及一行领导看,然而我却因署长等领导未签保密协议而没拿给领导们看。事后我还真很后悔,也很郁闷,我的做法着实有些不应该。唉!安全保密的问题,让我的神经紧张和戒备到无法形容和控制的地步了,我想署长会原谅我的。”何曼玲在她的奥运日记中记录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7月12日~8月5日,何曼玲与大家共同奋斗在最前线,每天半夜十二点钟以后回家,早晨按时上班,给工作人员打气,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7年前的场景仿佛再次上演。何曼玲总是在重复着“我没做什么”,嘴里叨咕的全是别人的辛苦,殊不知,此时的何曼玲,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了。
雅昌这一战,何曼玲给出的评价是:“完美,非常的完美!”“不论是从品质上、交货期上,还是从安全保密措施上来看,都是完美的,而且这本节目单本身也是最美丽的书,在美国获得了被誉为印刷界奥斯卡的BennyAward金奖。”
可以说,正是奥运之缘,见证了经十几年历练铸就的雅昌团队的团结、战斗力,感人至深。
做完申奥报告后活动,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那种自豪和喜悦中,在我们忙碌着喜悦的时候,何总又开始了申博报告(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努力,申博拿下了,又开始了大运会(深圳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努力……一次又一次的不眠之夜流程,一次又一次地换来成功的喜悦。有时我在想,何总仅仅是为了雅昌在努力么?也许,在这种努力背后,还有一颗拳拳的爱国心吧!
—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葛侬
我觉得这是一种觉悟,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现在谁还提这些问题呢?这恰恰是何总身上最闪光的地方,有这一点足够了。
—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裁潘剑平
缘归雅昌
“十几岁的时候,我在湖里游泳的目标就是湖中的一个岛,有两公里远吧,其实在游到一半的时候非常累、非常辛苦,旁边有小船你也可以爬上去,但我觉得那个岛就是我的目标,嘴里念念有词背诵毛主席语录,挺过了那段疲劳期,就好了。工作中也是这样,最艰难的时候,咬咬牙,就OK了。”坚韧与执着,渗透在何曼玲的一言一行当中,催人奋进。何曼玲是老三届,曾经有过两年的插队经历,那段时间对于她而言甚为珍贵,锻炼了意志,也更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受益终身。
雅昌虽然规模不算大,但坚持“小公司按大公司来做”,一切按制度走,规范透明,井井有条。谈话间何曼玲抱来一大摞雅昌的“宝贝”—各种标准、手册,“万总要求四清楚:想清楚、说清楚、写清楚、做清楚。这些接待标准、工作手册、服务手册上已经写得很清楚了,每个员工只要按照标准做事、系统地走就行了。在这些制度规范的基础上,即使岗位上的人换了,工作还是能够越做越好”。
大家都觉得,随着雅昌的发展壮大,各项制度规范越来越完善,员工越来越轻车熟路,何曼玲也可以稍稍放松些了,但她仍旧精力充沛,从印刷知识到管理理论,从IT到艺术,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和对工作的热情丝毫没有消减。何曼玲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或者管理者,首先要有智慧,还要勤奋,综合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一定要不断地学习,而且她的每个员工都必须不断学习才行。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保证精力充沛、舒缓压力,她还坚持打羽毛球,而且“只跟男生打”,她喜欢那种酣畅淋漓的痛快感觉。
走过十六载春秋,雅昌就快行“成人礼”了,亲历雅昌的成长,何曼玲觉得,“虽然这十几年走得还算顺利,但离百年老店的目标还差很远”,“雅昌是一个让人骄傲的企业发展史,然而有时候感觉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真的是任重道远”。
“传统印刷+现代IT技术+文化艺术”的雅昌模式,被媒体大加剖析,被MBA教学当成案例,被业内人士广为颂扬,但雅昌终究只有一个,它可以和同仁分享经验,但成长路径难以复制,雅昌只是不断用行动为业界提醒,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才是不二法门。
雅昌坚持“为人民艺术服务”并延伸至“艺术为人民服务”印后工艺,在15岁生日的时候公布了自己的“遗书”,宣称“不管雅昌将来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雅昌保存的数据永远是国家的、民族的和人类的,不属于某一个人,也不属于某一个企业;雅昌的艺术品数据库属于人类、民族和国家”。
在刚刚结束的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庆典活动中,借鉴奥运成功经验,雅昌以“严谨、安全、优质、准时”的高标准完成了中办、中宣部、北京市委系列庆典活动多种高机密产品的印制工作(中央领导致词、大型庆典节目单、中央领导专用请柬等),为祖国六十周年华诞献上一份厚礼。万捷、何曼玲和所有雅昌员工习惯性地担起国家赋予的使命,签保密书、制定方案、加班加点,毫无怨言,深感自豪。
在外人看来,雅昌拿奖几乎拿到手软,可几人知晓,风光过后,雅昌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都要“开会检讨”,“我们从来没有因为拿奖而聚在一起庆贺一下,每次得奖后万总都会把薄弱环节、问题、缺点,列出来一一分析”。
雅昌总是让自己登上新的起点,然后发力,再起跑。
万捷说他希望何曼玲至少要干到80岁,转变角色,做雅昌的社会活动家。
听到这话,也许何曼玲心里想的是,在这之前,她至少要带着雅昌团队,再多打几个完美的战役吧。
转载自《印刷经理人》杂志、科印网
工作中的何曼玲
雅昌高层、奥运开闭幕式运营中心责任编辑毛传兵与奥运专项产品的定稿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