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报道>内部新闻>公益责任

公益责任

  • A-
  • A+
分享到

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雅昌:《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印制者

 2007-08-08

 

“这已不仅是几本印刷品,而是真正的艺术品”。申奥成功当日,一位奥委会官员抚摩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惊叹。
  
“在深圳的那几天,是我们编制《申奥报告》工作的最后一个战役,也是最紧张、最辛苦的战役之一。” 曾任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筹备组组长、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副秘书长的孙大光,回忆印制《申奥报告》的甘苦谈。
  
“遇到头等要务,例如申办奥运会和世博会,连堂堂的北京和上海也要找到深圳来,找到被他们城里少数文人仍然视为‘文化沙漠’的地方,来印制天下最精美的书籍。” 学者余秋雨在《雅昌登上了另一座珠穆朗玛峰》中写道。
 
6年前的7月13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那一天,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北京成功申办了2008年奥运会。莫斯科绚丽的夜空下,一位奥委会官员抚摩着北京申奥报告书惊叹道,“这已不仅是几本印刷品,而是真正的艺术品”。
  
总计596页、重达5.6公斤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以紫红色为封面,并配以简洁大方的设计图案,设计者又特意为三册报告设计了藏青色的瓦楞纸包装,以丝带捆结的包装盒可以四面同时展开,既庄重又简洁。全书用再生纸制作,既体现中国古代书籍精神,又凸现现代环保意识——这部开启北京申奥成功的“金钥匙”,就是来自深圳的、国内“高端印刷”代名词的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大手笔”。
  
今天是2008年奥运会倒数一周年的大日子,也是申奥成功6周年的纪念日。我们重新走进当初打造申奥成功这把沉甸甸的金钥匙的幕后功臣,去探访六年前那不眠不休的难忘日子。
 
四个日夜的不眠不休,雅昌完成了同行眼中不可能完成的印制任务
  
2001年元月9日,北京奥申委经过对几百家印刷企业的综合评估,决定将《申奥报告》的印制任务交给雅昌。当时距离向国际奥申委递交报告截止的最后日期只有8天。雅昌集团董事长万捷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我的眼睛蹭一下就绿了,技术上完全没有问题,生产能力上绝对没有问题,组织上也没有问题。压力,精神压力太大了,4天没睡觉,让你睡,你也睡不着。”
  
1月9日晚上8点40分,万捷亲自带队,在深圳黄田机场接到了曾经担任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筹备组组长、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副秘书长的孙大光带领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监制小组。“从那一刻开始,我们又连续四个晚上没睡好觉。在深圳的那几天,是我们编制《申奥报告》工作的最后一个战役,也是最紧张、最辛苦的战役之一。”回忆起这段日子,孙大光感慨地说。
  
四个日夜的不眠不休,雅昌完成了同行认为不可能完成的印制任务。2001年1月13日,450套《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终于在雅昌位于深圳南山天安数码城的印刷厂完成。孙大光带着体积比《申奥报告》还要大、被装订在一个大活页夹里的一整套保证书原件,以及附带精美外包装的《申奥报告》,凯旋而归。而这两套经过雅昌精心设计的大部头,后来被媒体称作“精品报告”。
  
几乎在国内所有高规格的“报告书”上,都能找到“Made In Artron”的痕迹
  
《申奥报告》的成功印制者,已经成为描述雅昌时最具区别作用的修饰词。一年后的2002年,雅昌又完成了《中国申办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报告书》。2005年,雅昌再次成功印制了2008奥运吉祥物“福娃”的海报和宣传册。2007年雅昌成功印就《中国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申办报告》。目前,这些对中国来说极具意义的精良印刷品,都摆放在雅昌的精品陈列室中。
 
在印刷界,甚至还流传着“申办报告专业户”的称谓。这并非虚言,几乎在国内所有高规格的“报告书”上,都能找到“Made In Artron”的痕迹,由于凡是经雅昌印制的申办报告,从未铩羽而归,如今雅昌更成为“申办报告”成功的保证。从《申奥报告》开始,雅昌生动地演绎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迹。 
  
学者余秋雨在一篇题为《雅昌登上了另一座珠穆朗玛峰》的文章中写道:“任何一种尊严都不是孤立的。雅昌在为中国人挣回印刷术尊严的同时,顺理成章地接受了印制中国申办奥运会和世博会报告书的任务,这真是一种至高层面上的良性互动。雅昌要求把每一项彩印任务都提高到国际水准,并达到文化境界和艺术境界,因此,人们遇到了真正国际水准的大事,比来比去最后都找到了它。是的,它只是印刷,在有些人看来只是技术而已,但当代中国人中毕竟还有万捷和他的同事,能把技术提升为文化,提升为观念,提升为境界,最后,提升为万人瞩目的尊严。”“由于雅昌,深圳聚集了其他不少印刷集团,早已成为当代中国印刷业的中心。其他地方当然也有不错的印刷业,但遇到头等要务,例如申办奥运会和世博会,连堂堂的北京和上海也要找到深圳来,找到被他们城里少数文人仍然视为‘文化沙漠’的地方,来印制天下最精美的书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