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报道>内部新闻>参观访问

参观访问

  • A-
  • A+
分享到

雅昌艺品盛情推出潘玉良“郁•金•香”油画系列新品

 2010-04-01
  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艺术的眼光看世界的女性;
  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留学西方学习绘画的女性;
  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艺术学校任教的女性;
  第一个以自己的身体献祭绘画的女性;
  她可以和张爱玲、宋氏三姐妹一起傲立于近现代中国女性风云人物之颠而毫不逊色;
  电影《画魂》的女主角
             ——她就是潘玉良。

  那一系列的光环,加上其个人曲折的出身与苦难,对于绘画艺术的执着、感情上跌宕起伏、独居海外的神秘、不谙世事的处事、甚至死后身后之事的纷争等等,这一切都给她和她的作品增加了许多背后的玄机与故事。绘画上的勤奋,没有能弥补世人对于她私生活的好奇心;对于国家的向往,抵挡不住世俗的偏见与险恶。也许她来到这个世界的唯一目的就是不停的绘画,绘画个不停。遗留给世人的是对她忧郁高贵的气质,对女人如花、花香满枝头的无限追思。

  近日,雅昌艺品携手安徽省博物馆,向广大书画艺术爱好者隆重推出潘玉良“郁•金•香”系列油画新品。“郁•金•香”系列油画题材广泛,涵盖静物、花卉、风景、人物、风土人情、女人体等,推出作品多达200余件。本次推出的新品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郁金香双猫》、《银色的芍药花》、《扑克牌与粉月季》、《曼陀铃与鹤望兰》、《报纸、梨子和红酒》、《艳丽浓郁的群果》、《青春少女肖像》等。

  潘玉良的油画洋味十足,技法全面,材料与题材涉猎广泛。画中的静物与道具都是日常可见的,但不妨碍她以极大的热情进行绘制。她将它们以高级别致的色调组合起来,视觉上非常悦目。洋酒瓶子的茶色玻璃质感,水果特有的沉甸甸的量感都刻画得非常充分。各种颜色的搭配,都使得画面充满了淡雅别致的暖色调,让人感受了温暖的恬淡。画中的庭院,植物、人物的装束与特点刻画准确,对于光线与气氛的把握也很成功,很多都是写生作品中的精品。他的很多作品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子,看到了那个时代巴黎人的生活场景与现实生活。可以说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准外,还有一定的史料意义。作为艺术家她是优秀且全面的,她不朽的作品历经岁月洗礼,愈久弥香。绽放着永恒的艺术魅力。

资料链接:

  潘玉良,女,汉族,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原名杨秀清,原姓张,后随夫姓,改名潘玉良,又名张玉良,字世秀,安徽桐城人,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幼年父母双亡时就成了孤儿,14岁时被其亲舅舅卖给了妓院作歌妓,17岁时被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赎出,纳为小妾,改名潘玉良,居住在上海乍浦路。热爱艺术的她,于1918年以素描第一名、色彩高分的成绩考进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朱屺瞻、王济远学画。1921年毕业后,又考取安徽省公费津贴留法的资格,成为里昂中法大学的第一批学生,但她到法国1个月后,就投考国立美术专门学校,两年后成为巴黎国立美术专门学校油画班的插班生,与徐悲鸿同学。她是我们民族和国家优秀杰出的艺术家。

  1984年2月,安徽省会合肥,此时是早春二月乍暖还寒,空气清冽冷风依然有些刺骨,天色微凉,街上行人尚还稀少。坐落在合肥安庆路上的安徽省博物馆,在晨曦中显得庄重严肃,一辆大卡车缓缓驶进了博物馆院内,这是一辆极其普通的卡车,丝毫看不出其他特别之处。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这辆卡车上,装载着的正是日后天下闻名的,也是此后引发纷争不断的,艺坛传奇人物,潘玉良毕生的所有作品。这辆卡车是从上海长途开到安徽的。1984年,从巴黎来的“铜川号”抵达上海港,但由于黄浦江上风浪过大,而无法靠岸。潘玉良的七大箱遗作就在“铜川号”上。安徽省博物馆前馆长邓朝源回忆起当日的情景,“船无法靠岸,我们只好找了一只小船,划到江中,靠近铜川号,然后把箱子搬到小船上,再把小船划到岸边”。之后,这几箱作品被空运到了安徽——潘玉良丈夫潘赞化的家乡,从此落根于安徽博物馆。

  生前,她的画卖不掉,潘玉良生前穷困潦倒,一生也没卖出几幅画。1977年,潘玉良因病在法国去世。去世之前,她把一生创作的作品都交由知己王守义保管,并嘱咐他一定要把遗作运回祖国。而王守义在临终前则把这批遗作和遗物交给中国驻法使馆。七大箱遗作和遗物在大使馆的地下室和车库保存多年。潘玉良的绘画受到了当时西方的野兽派、印象派的影响,又与中国传统绘画相融合。这批遗作在安徽省博物馆正式收藏入库,总数达到四千多件,其中包括油画、彩墨、国画、素描、速写、雕塑、版画、雕版。因为潘玉良一生出售的画作寥寥无几,所以她的绝大部分作品都在其中。作为中国近现代中屈指可数的女画家,潘玉良的苦难,执着和奋斗,她从青楼女子成长到画家的艰辛历程,都足以让人们产生认同和敬重,而且她也是一位有着强烈爱国情结的海外赤子。

  她死后的遗作后来终于经由中国驻法大使馆海运回祖国,但是在当时的批判现实主义主导的艺术环境中,这批画和她们的主人一样难以容身,面临几乎无人愿意接手的窘境。文化部交由中国美术馆收藏,但当时的中国美术馆只是象征性的挑选了几幅比较完整的画作,其余的作品并没有打算收藏入库。后来,文化部考虑到潘玉良丈夫潘赞化的籍贯在安徽,便交由安徽博物馆收藏保管至今。几经周折的这批作品,于1984年2月24日正式抵达安徽省博物馆,但是同样并没有收到文物的待遇和照顾,作品主要用于公开性的市民展览,也陆续被一些博物馆和文宣单位借用展览,直至1989年11月,才正式进入安徽省博物馆的文物库房,真正享受到了珍藏文物级别的待遇。从作品运抵之日到1989年,时间整整过去了5年多。这5年的时间,看似是对待一位国家优秀艺术家境遇和认知程度的改变,其实本质上也是国家对于艺术和优秀艺术家认识的提高,也包括广大民众对于艺术的理解能力的抬升。这批本应得到极好照顾的作品,从此便被封存了起来,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这是对作品的珍视,更是对这位民族优秀艺术家的最高尊重。这批作品,后来不断到各处做集中展览,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和外国友人知道,并开始了解潘玉良和她精彩的艺术,作品在台湾展览时还引发了观站的高峰,制造了轰动效应。不久之前,由台湾组织的一支修复队抵达安徽,专程队潘玉良的所有油画作品进行了集中的修复,使得今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潘玉良的油画,色彩如新,面貌整洁,重新焕发出了神采,平添了艺术的魅力,使人感到震撼。在这之后,由中国美术馆组成的专家组也来到安徽,特意仔细观看了库存的潘玉良的所有作品,帮助确定年代以及一系列的资料。这都体现出了这批作品独特的价值,潘玉良和她的作品无疑是我们整个民族和国家的瑰宝,应该值得研究与尊重,她的作品雅俗共赏,风格独特。她本人的勤奋和勇于尝试都在她的每幅作品中得以展现。她学习过在她所处的年代,欧洲几乎所有的主要艺术流派,各个流派的主要艺术特点在她的画中都明显的体现着,她当之无愧的堪称,近现代中国画家中的西方风格的百科全书。她的油画洋味十足;水墨画笔墨充分;雕塑作品意趣盎然;技法全面,材料与题材涉猎广泛。不要说在当时,就是放在今天这对于一个职业艺术家也是很难到达的要求。作为艺术家她是优秀全面的,作为女性她是经历苦楚的,出身的卑微、艺术上过人的资质、求学的传奇性经历、感情的波动等等,使得她的生活比她的作品更加令人关注。但是不可否认,就艺术而言,她应该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应有尊严,因为生活对于个人都是暂时的,作为艺术家,只有艺术家不朽的作品才有可能是永恒的。就像她习惯留在作品上那鲜红的签名一样,总是喜欢把“玉良”的“良”字的最后一笔拖的很长很长,彷佛是她留在这个世界上一声长长的、无奈的叹息……
 

 

 



《碎花布与红色郁金香》

 

 



《扑克牌与粉月季》


《粉红色康乃馨》


《曼陀铃与鹤望兰》


《大丽菊与扑克牌》


《野菊花与线装书》


《郁金香双猫》


《报纸、梨子和红酒》


《艳丽浓郁的群果》


《红漆盒与珐琅彩瓶花》


《青春少女肖像》


《对峙》
Top